實施強工業行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甘肅省強工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解讀
原標題:【堅定信心 穩住經濟】
實施強工業行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強工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解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強工業行動決策部署,省工信廳牽頭制定了《甘肅省強工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強工業行動的方向、路徑、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做了安排。
6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實施方案》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
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 推動工業經濟擴量提質
《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全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1+N+X”攻堅戰,分行業做好產業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進一批產業鏈重點項目建設,補齊短板、鍛造長板,統籌推進高端產業發展和中低端產業升級,促進各產業門類合理布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協調發展。
“《實施方案》針對甘肅傳統產業鏈條短、韌性弱等問題,強調堅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齊抓,在補齊補強產業鏈短板上下功夫,以延鏈補鏈強鏈為導向,補出新功能、延出附加值,在改舊育新中推動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省工信廳副廳長黃寶榮介紹。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沿黃河流域生態產業、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隴東南能源化工產業等3個產業集聚帶,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軍民融合等7個千億級規模產業集群。
黃寶榮介紹,為確保2025年達到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石油化工產業延鏈補鏈,推進有色金屬產業高端延伸,全省有色冶金產業總產值到2025年達到3500億元;加快推進行業龍頭企業從傳統裝備制造向風光電、氫能、核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轉型,全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到2025年達到1000億元。
同時,聚焦電池等新興產業,推動高檔銅箔、碳負極材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一批產業鏈重大項目建設,支撐我省成為國家級電池材料生產基地,電池新材料總產值到2025年達到1100億元。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大力布局數據中心,建成5G基站4.5萬個以上,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到2025年達到1000億元。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到2025年達到1000億元。
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口、招商引資主平臺、產業集群培育重要空間,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明顯的領航、輻射和帶動作用,是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平臺。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翟建軍介紹,《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一是完善園區基礎設施。以提高重大產業項目承載能力為重點,加快提升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務覆蓋水平,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和發展能級。
二是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堅持工業發展導向,集中資源、資金和人才等要素主攻主導產業。優化調整園區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三化”改造,做強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等優勢主導產業,做大開發區產業規模。
三是引導園區做優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等改革。加大要素供給保障,加強園區用地供給保障,持續開展園區集約節約利用評價,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
強化科技創新 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市場主體更加壯大,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朱曉力說。
朱曉力介紹,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我省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建立健全“鏈長制”科技服務體系,靶向扶持“鏈主”企業,推動全省重點產業鏈上中下、大中小融通創新。到2025年,力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2600家以上。
同時,圍繞重要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創新產業集群。重點在石化、有色、鋼鐵等傳統產業領域實施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重點項目,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加速推進傳統產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此外,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市場化交易平臺為載體、專業化服務機構為支撐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鼓勵企業家和科學家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支持省外企業在甘設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促進省外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在甘轉移轉化。
穩住“大塊頭” 助力強工業行動實施
如何充分發揮省屬企業在實施強工業行動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省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福林介紹:“省屬企業在實施強工業行動過程中,重點在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增效、科技創新驅動等方面靶向發力,提出‘十四五’時期省屬企業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凈利潤‘倍增’,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年均增速8.5%以上,力爭兩位數增長等奮斗目標,促進我省工業經濟既快又好發展。”
張福林介紹,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我省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重塑傳統產業優勢,筑牢工業“硬脊梁”。依托省屬企業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產業基礎,有序擴大產能規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堅持在產業發展上蓄勢能,堅持在“三化”改造上求實效,不斷提升產品、服務的質量水平和層次。
二是深挖新興產業潛能,培育工業“增長點”。推動國有資本向新材料、新能源及配套產業、煤基、文旅、醫藥制藥和農產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聚集,力爭到2025年,特色優勢產業項目投資達到1560億元,新增工業總產值1750億元、利潤100億元以上。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賦能,打造工業“強引擎”。不斷強化省屬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業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多元互補的研發投入體系,加強高品質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完善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 2022-06-14深挖人才“紅利”激活創新動能 蘭州工業研究院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 2022-06-14強化政策資金供給 助力穩住經濟大盤——甘肅省財政廳解讀《甘肅省貫徹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相關政策
- 2022-06-14甘肅冷凍薯條首次出口東南亞
- 2022-06-14甘肅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年底前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