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雙軌運行 織密防返貧“監測網”——隴南市武都區探索建立防返貧監測機制走筆
原標題:“線上+線下”雙軌運行 織密防返貧“監測網”
——武都區探索建立防返貧監測機制走筆
本報記者 肖紅
“我現在身體雖然殘疾,但由于大家的幫助,內心卻十分溫暖!”在武都區郭河鄉符家山村,村民李社付拉著鄉鎮干部的手感激地說。
作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李社付多年前因務工受傷落下了肢體一級殘疾,現又身患慢性病,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在全面摸排、核實情況后,鄉政府通過申請上報和區級審定,將他納入二類低保戶,并享受殘疾人補貼……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
“科學化動態監測、常態化排查識別、精準化到戶幫扶、綜合性防貧保障。”今年以來,武都區創新這四項機制,抓牢抓細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織密“監測網”,筑牢“防火墻”,努力構建起防止返貧致貧的“銅墻鐵壁”。
資金保障,壓實防返貧監測“政策關”
“這是救命錢,對我們來說太及時了!”武都區柏林鎮的焦小小(化名)成功從武都區防止返貧專項資金中申請到資助資金4.5萬元。
焦小小家有4口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在外打工、種植花椒。2020年6月,焦小小的姐姐剛從大學畢業,因查出腦瘤需要在北京治療,兩年時間里,大額的醫療費壓垮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村干部通過走訪了解這一情況后,將焦小小家納為“突發嚴重困難戶”,為他們申請區級防止返貧專項資金。“現在姐姐正是術后恢復期,這筆錢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焦小小說。
去年以來,武都區積極探索防止返貧致貧新模式,設立了《武都區防止返貧專項資金》,每年由區級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并購買“政府防貧救助保險”,確保新識別和未消除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能在第一時間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解決急難問題。
“兩不愁三保障”是防止返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武都區設立防止返貧專項資金,緊盯“三類戶”中因住房安全、因飲水安全、因病、因學、因殘等關鍵因素,從急從快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落實專項防止返貧資金,需要科學施策,精準發力,多措并舉。
——成立領導小組。由區政府負責領導任組長,區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成立防止返貧專項資金實施領導小組,負責防止返貧專項資金幫扶的安排、審批、資金撥付及督查指導工作。
——優化申報流程。通過鄉鎮申報、部門受理、資金撥付等程序,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針對不同群體及時開展針對性救助幫扶,并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資金撥付。
——強化服務創新。抽調精干力量,細化服務流程,優化服務質量,全力配合實施好“防止返貧專項資金幫扶工程”,確保專人負責、及時申報、快捷辦理,為存在急難特殊情況的監測戶落實幫扶措施創造有利條件。
防止返貧專項資金的設立,有力助推了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成為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助推劑”和“保障網”。
“碼”上辦理 筑牢防返貧監測“信息關”
“通過在手機里反映,我們家的情況有辦法解決了!”在姚寨鎮曹家堡村,村民曹建設打開“武都區防止返貧監測快速響應”微信小程序,一條“量身定制”的防止返貧幫扶建議讓他看到了希望。
曹建設家去年迎來了一對雙胞胎孫子,本是一件大喜事,卻也伴隨著憂愁。
“家里的收入全靠兒子在外打工,現在3個孫子的喂養開支很大,我自己患有慢性病,都需要花錢。”鎮政府干部通過走訪排查,了解到曹建設家的情況后,第一時間指導他通過小程序自主申報監測對象。
從自主申請到幫扶措施認定,曹建設只用了13天時間,現在他已經從三類低保戶轉為二類低保戶。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為了切實做好防止返貧動態集中監測工作,武都區鄉村振興局創新性開發了“防止返貧監測快速響應”小程序。
記者了解到,這一小程序采取線下調查、線上審批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了快速發現、及時監測、動態管理、精準幫扶、動態清零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快速響應體系,從源頭上解決監測對象識別退出不精準的問題。
農戶申請、村級評議、鄉鎮初審、“四有人員”核查、區級審定……
打開小程序,每一個環節的資料均在線上上傳,每一個步驟都能在平臺上跟進查看,有效縮短了紙質版資料逐級報送,延誤時間的現象。
“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全流程的資料照片形成一整套電子檔案,直觀又易于存檔。”姚寨鎮鄉村振興站副站長馬玉霞說。
“小程序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也明確了監測小組的職責,讓村民及時享受到政策優惠的同時,也有效防止了責任分散、落實不力的情況發生。”區鄉村振興局工作人員李文平說。
據統計,自“武都區防止返貧監測快速響應程序”建成運行以來,該系統收到監測戶申請447戶,已審核通過并落實幫扶措施的101戶,正在核查審批的疑似監測戶27戶,不符合認定標準線上駁回的有319戶。
數據多跑腿,農戶少跑腿。線上“一碼申報”以大數據智能化為驅動,彌補了線下申報的不足,讓動態監測幫扶在閉環運行管理中嚴守底線,有力推進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
全員排摸,織密防返貧監測“源頭關”
“柏林鎮五角坪村老田做了心臟手術不能干重活,2個孩子剛上大學,家里經濟負擔重,存在返貧風險。”
“梨樹灣老張家媳婦在醫院生孩子時發生了意外,一筆大額醫療費需要支出,孩子也剛出生需要撫養,建議納入監測對象。”
……
在武都區柏林鎮,防止返貧監測小組干部在入戶排查中,針對村民的實際情況,向村“兩委”提出動態調整建議,及時將他們識別納入監測。
“我們會挨家挨戶走訪農戶,和村民們拉拉家常,了解農戶有沒有生大病,有沒有大額支出,今年收入怎么樣等,一旦發現情況,及時聯系村里,只要符合條件的都被納入監測戶,根據實際情況獲得相應幫扶。”柏林鎮鄉村振興工作站副站長王美麗說。
2021年以來,武都區嚴格落實“3229”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將科學化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排查整改相結合,靠實鄉鎮(街道)主體責任,集中整合行業部門職責,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體系,確保機制有效運行。
“早發現,才能早干預、早幫扶,及時發現重點監測對象,處置苗頭、傾向性問題,確保不發生一例返貧。”區鄉村振興局辦公室主任樊翔介紹,全區各鄉鎮組建了650個村級防止返貧監測小組,5044名監測員定期不定期逐村逐戶逐人排查,將符合條件的監測戶及時識別納入,并定期就特殊對象進行重點核查,常態化排查預警返貧致貧風險,形成網格化無縫隙全覆蓋監測體系。
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監測戶風險消除質量,由鄉村振興局牽頭,抽調教育、醫保、住建、水務等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人員,不定期開展“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風險消除檢視專項評估、鞏固脫貧成果專項督導等活動,對檢視評估中發現的問題跟進整改,切實提高風險消除的質量和水平。
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納入監測戶3782戶13785人,已消除風險2610戶9746人,消除率70.7%。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切實做到過渡期工作推進的力度和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的強度只增不減,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開展。”武都區鄉村振興局局長楊進寶說。
- 2022-06-17以奮進姿態把康縣打造成甘肅“文旅名縣”——訪康縣委書記張書懷
- 2022-06-17隴南市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及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
- 2022-06-17隴南市文縣石雞壩派出所民警雨夜送老人回家
- 2022-06-16隴南市優化營商環境暨穩經濟促發展大會召開





